《中医教育》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贯彻八字方针,发展中医药事业刍议

 
来源:中医教育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07
 
贯彻八字方针,发展中医药事业刍议广州中医学院罗元恺当前,在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如何加强中医药事业,是非常必要的。中医药事业能否发展,除了党的正确领导外,与各方面都有密切关系。方针政策有赖组织上加以贯彻落实:,财力物力要靠有关部门予以大力支持。既要各方面客观条件的配合,更要中医药人员本身的主观努力奋斗,这才能促使中医药事业的向前发展。但从总的来说,主要有赖于正确地贯彻当前党所提出的八字方针。现仅提供一些初步韵意见,以便共同探讨。其中有些虽属老生常谈,无甚新意,但贵在能够真正认识和贯彻执行。我国有中医和西医两个不同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的医药学术同时存在,各有其特点和长短,都为群:众保健工作所不可少者,这是客观现实情况。解放前我国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祖国医药学长期受到国民党反动派买办资产阶级的摧残压迫,甚至妄想用行政命令来加以取缔,以达到消灭中医之目的。在卫生行政人事组织上,“西医在朝,中医在野。,他们用种种不合理的法规来限制中医药事业的正常发展,以至祖国医药学在过去几十年停滞不前。解放后有了党的中医政策,中医事业才如枯木逢春,重新发芽滋长,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思想认识上的斗争,因而对中医政策的贯彻落实,往往出现了反复。尤其是在十年浩劫中,中医被视为“复古倒退”的东西,不少老中医被打成“牛鬼蛇神。,中医事业单位大部份被砍、被拆、被拼,人员多数被批、被斗,中医遭受了一场空前的灾难,学校停止招生,新生力量不能培养出来,老韵又逐渐凋谢,以至全国中医人数比前减少了一半,后继乏人严重。打倒。四人帮’后;中医事业与各条战线一样,现正处于调整恢复阶段,百废待兴,重建需要有一定过程。党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在中医工作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端正各级卫生行政领导对中医的识认问题,认为中医是科学还是不科学,,承认不承认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乙由于认识不同,思想感情有异,对中医政策·的贯彻执行便不一样。因此,领导人的思想认识是很重要的。山般来说,‘如果以!一个不深入地懂得中医学术并且不热心于发扬祖国医学的人来领导中医工作,是不会把中医事业搞好的。从全国来看,目前各级卫生行政领导部门,一般还很少或没有吸收有工作能力的中医或热心于发扬中医事业而又懂得中医业务韵人参加到领导班子中来认真抓好中医工作i:域者个别参加到领导班子中去了,但并非真正有职,有权,有责。这是中共中央56号文件下达两年多来得不到认真贯彻执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调整过程中,建议从卫生部起,以至各省、市、自治区的卫生厅、局的领导班子中都应该最少有一个中医或热心于中医事业并懂中医业务的人参加,部之下设中医局(现已有这机构),厅之下设中医处,·局之下设中医科,都应该这样。中医处;中医科这些机构,十年浩劫前是有的,;但目前很多地方还未恢复,即或机构恢复了,里头却一个中医都没有,难道中医真正没有人才吗?不是的,主要是思想不够重视罢了。为了中医事业的发展,新中医应该从人事组织上予以保证。此外,各中医事业单位,如中医研究院,所;中医药院、校,中医医院等,其主要负责人也应该选用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具有工作能力并坚持以中医为主的中医担任,(卫生部发出的《关于中医医院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已有规定)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使其有职、有权、有责,以发挥其业务工作上的积极性,来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我认为如何对待中医,使用中医和信任中医,是在中医队伍中贯彻知识分子政策的具体表现,也是对待中医事业的态度问题。·各级卫生行政对中医和西医事业必须同等看待,一视同仁,不能轻彼重此,;否则其发展必然会不平衡;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事业的发展不能离开…:‘定的物质条件。中医事业也是一样。解放前的几十年,中医所以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一方面是受到行政上的歧视和压制3一方面是完全得不到财力物力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蠏,没有行政上支持和经济上的保证,一切事业都难于发展。解放以来,中医在党的中医政策关怀下是得到重视了夕但有些干部的思想没有跟上,财力物力的支持更不足。如中医事业费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中还没有一个专户,只是临时东拉西扯地来支付。故有些同志说这等于“乞丐”。过去中医事业费的支出大体上仅及整个卫生事业费百分之二左右,真是“短线中之短线”,这又怎能要求中医工作干出较大的成绩呢?今年三月卫生部召开全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总结讲话肘,领导上曾说过中医事业费希望达到卫生事业费百分之五到十五(不包括工资)·,基建投资希望达到百分之十至三十。我认为只说“希望达到”是没有保证和难于落实的,应该从卫生部起以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明文规定中医事业费占卫生事业费百分之十五(不包括工资!),基建投资占百分之三十,专款专用。因为中医事业的底子薄,基础弱、设备差,先天不足,不这样明确规定,中医事业是不可能上得快和赶上时代要求的。科学事业的发展,基础在于教育。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摧残中医,首先从扼杀中医教育事业入手,它们固然不办中医学院校,就算私人开办的也坚决予以取缔,不准列入教育系统;,不准称学校,毕业后也不发给中医师证书。解放初期中南卫生部某些领导人也妄想消灭中医.,对仅有的一间经省文教厅和卫生厅批准的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未经请示中央卫生部同意,;于1953年也令广东省卫生厅,公然提出“勿需培养新中医”,迫令停止招生。同时采取所谓中医进修班的形式强令中医学习西医,以便把全部中医改造成为西医士。从历史来看,凡是妄图消灭中医中药者都系从扼杀中医教育事业上着手。今天我们要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亦必须要大办中医药教育入手,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毛主佣、周总理为了发掘祖国医学这一伟大宝库,便于一九五六年倡议和批准在我国东,南,西、北首先办起了四间史无前例的中医大学,目前已发展到二十四所,另外还有一些中医学校。有了中医院校,!就要有中医医院以供教学实习之用,有了学校和医院,就可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但是我国有九亿多人口,国土辽阔,二十四问中医学院和少数几间中医学校,与整个国家和人民相比是大大不相适应的。而且现有院校的规模太小,学生人数不多,每年培养出来的,固然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甚至连中医自然减员的人数也弥补不上,这就是我国三十一年来全国中医人数减少了一半的主要原因。党中央已经指出了中医目前后继乏人的严重性,有些领导同志更指出了中医已濒于后继乏术的境地,这应该引起各级卫生行政和教育部/刁重视的一个大问题了。今年在全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会议上,决定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这三支力量都要大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力发展,从三支力量来说,中医和西医是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目前,西医有较雄厚的人力和物力,并比较得到重视,它的发展是不成问题的。惟独中医这支力量,不论机构和人力物力都感到稀少和薄弱,如不从教育方面大力加以扶植,恐怕再过十年二十年,后继乏人和后继乏术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中医会濒于逐渐消亡的境地,我们这一代将成为千古的罪人1最近人民日报发表了《全党全国人民都要重视教育》的社论,这当然包括中医教育在内,我认为中医教育问题更应该引起重视。特殊的问题,应该采取特殊的方法来解决,正如中央书记处指出,一切问题都不应该一刀切。因此,我们呼吁卫生部和教育部对中医教育事业必须大力加以支持,使其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得以充实、扩展和提高,为社会主义培养足够的中医人材。最近卫生部和教育部共同发出了《关于加强高等中医教育工作的意见》一文中指出:“在我国的医学教育工作中,中医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和国家医药学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是很正确的,现在世界上正在掀起了。中医热”,纷纷进行研究中医和应用中医的医疗技术。我国是中医中药的发源地,应该保持领先的地位,以免“墙内开花墙外香。,使学习中医药的劲头,反而落在外国人之后,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不会同意的。··医和药是互相配合而不能分家的,药物如不能与医疗紧密配合,等于军队有枪杆没有子弹,这是不可能打仗的,更谈不到打胜仗了。目前中药的问题很多、很复杂,非下大决心加以调整改革不可。首先是体制问题,其次是药工的培养,药材的收购、栽培,鉴别、保管,炮制等等,都应该加以整顿。首先,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医和药分了家,医院、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属卫生部门管,药材公司、药材店是商业部门管。商业部门从赢利的角度考虑多,而对医院和病人需要方面考虑少。中药大部分是自然生长的植物和动物、矿物,季节性很强,采摘、收购有季节性,使用也有季节性;因此,需要有合理的储藏、保管和运输,否则到需用的时候却缺药供应。这些例子是不少的,尤以广东省,广州市为严重。例如枸杞子,黄芪等补益药,药源充沛的季节,药材公司和药材店为了扩大当时的营业额,便一斤、一袋地向市面推销,港澳同胞得以大量携带出口,过了季节之后,医院药房连配剂需要的也缺乏了。又如夏令感暑发热病人较多,亟需青蒿,连翘等解暑清热的药材,由于事前没有好好的收购储藏,届时往往便缺货i目前乙般常用的药品短缺达一百种之多,真使医生有“执笔望药”之叹。其次为药工后继乏人比之中医更为严重,老药工已寥寥无几,新培养出来的少得可怜,因此,对药物的真伪、品种的鉴别、加工炮制的方法、各药如何储藏保管等等,缺乏专门的知识和专人负责,使中药的功效不断下降,甚至以伪作真来收购发售,至令服食后中毒死亡者亦有所发现,这与商业部门不重视中药人材的培养有关,这是一种草菅人命的一种表现。常见中’药配剂部门随便安排些未经训练过的家属当配剂和售药人员。他们心目中以为只要认识些字,懂得秤药,拉开药柜对名秤药便可,根本没有认识到药工应有专门的技术学问。这怎能不使中药的质量和功效下降?虽有名医,如无有效的中药,又怎能发挥中医中药的疗效?最近《健康报》不是报导过一位名老中医因为缺药和中药的质量下降影响疗效而减少了病号的情况吗?为了发展中医事业,我建议卫生部门应该把中医中药统一领导和管理起来,使中药能够达到标准化。虽然事情比较麻烦,但为了人民的健康,这是责无旁贷的。五:;中医要发展,中药也要发展,不能墨守成新中医规,满足于过去的成就。一方面要扩展药源和探求新的品种;一方面应迅速研究剂型改革。中药的管理,应分为调整与改进两个阶段,首先要恢复古法炮制,恢复膏、丹,丸、散,锭、洒等古方成药的剂型,使它规范化,并在工艺上加以合理的改进提高(日本已经这样做了),同时要进一步把中药提制成针剂,片剂、水剂,酊剂、浸膏剂等,以改变过去煎煮方式和给药途径。在工农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煎煮药剂很不方便,影响群众的工作和生产,而且也浪费药材,为了适合。四化”的需要,中药的剂型改革势在必行,.但过去尚未引起卫生部门足够的重视和大力的扶持。相反,有时甚至予以压抑。,因而目前我国中药的剂型改革落后于国外一些地区。今天,为了发展中医中药,对于剂型改革的工作,已是急不容缓的了。中药不改进,中药不现代化,中医也无法实现现代化的。建议卫生部门必须对中药研究所和中药制药厂的剂型改革工作给予充分的投资,以迅速和合理地改变中药的剂型,·;俾符合时代的要求。;.!中医药事业除了依靠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支持和各方面的配合外,这是不可缺少的客观因素,但更重要酌是从事中医中药事业人员本身的努力奋斗i对中医中药人员来说,首先要建立起坚定不移地献身于发扬中医中药事业的精神和决心。老中医,老药师应如何做好传,帮、带和继续从事于力所能及的医、教,研工作。不少老中医,老药工在这方面做了不小的贡献,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一心扑向中医中药事业,为了人民的健康,任劳任怨,主要想把中医药工作搞上去,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1但无可否认也有少数人对此认识不足,只满足于当前的成就和既得的利益,工作劲头不那么够了,斗争精神不那么强了,情绪有历松懈下来了。我建议老中医、老药工应该经常要以新旧对比、忆苦思甜来鞭策和鼓励自己。过去中医没有舞台,感到无用武之地,今天教学,医疗、科研等基地都有了,我们应该占用这些舞台,大显身手,做出成绩。否则,我们将对不起前辈,对不起后代,也对不起自己。为了中医药事业,应该有“赛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贡献有生之年的力量。·中医必须现代化。中医中药已经历了几千年实践的考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是具有丰富科学内容的。由于过去几百年来的闭关锁国,未能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予以发扬阐述,..因此,存在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缺点,使人难于理解和确信。今天,各种自然科学舔日趋发展,中医必须运用当前发展起来的新科学以阐明中医的机理,这个责任主要落在中、-青年中医的身上。中医现代化,必须依靠中医本身的努力,才能闯出一条新的路子,决不能单纯以西医的框框来理解中医学的机理。因此,要发展中医药事业,最重要的是靠中医老、中,青相结合,运用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r同心同德,团结,T。致,一辈子为中医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上接第17页)邓老认为除用上述治法外,还应养阴清热,常用。二至丸。以达此目的。为了防止阴虚内热的出现,邓老认为补血不宜太温热,补气不宜太温燥,所以在补血药中除喜用温热之性不大的药物外,有时还用生地易熟地,补气药中喜欢选用太子参和五爪龙,就是这个道理‘至于针刺,酒搽患部,月的全在于通过局部性的刺激,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促其发生。!.通过上述几例斑秃患者的治验,可见“肾为精血之藏,发者,血之余”的理论是有其实用价值的。邓老根据前人的理论,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故能收到明显的效果。.一九八—-年第二期

文章来源:中医教育 网址: http://zhongyijiaoyu.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0339.shtml


上一篇: 卢乃潼小传
下一篇: 高等教育论文_我省三支团队获殊荣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中医教育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